人體中99%的鈣質存在於骨骼及牙齒中,使其構造堅固。而其他小於1%的鈣質,在身體中同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,例如肌肉收縮、血管的擴張收縮、賀爾蒙及酵素的分泌、神經傳導物質的傳導及凝血作用...等,都需要鈣的存在才能正常運作。
如果短時間之內鈣質攝取不夠,身體並不會有任何明顯的症狀,因為人體會自動由骨頭中游離出鈣質,藉以提昇血液中的鈣濃度;所以,如果長期飲食缺乏鈣質,骨頭中的鈣質就會不斷流失,造成骨質疏鬆、骨質軟化、牙齒鬆動等症狀。
缺鈣的原因
缺鈣的原因有很多,包含公害污染、水質空氣惡化,生活緊張...等,但主要有以下幾項
- 磷酸鹽食用過多:含有磷酸鹽的食物極多,起司、奶油、加工肉品...等,無所不包
- 酸性食物吃太多:白米飯、含糖飲料...
- 蔬菜中的鈣質減少:土壤中的鈣減少,蔬菜中的鈣自然也跟著少
將鈣離子化,能夠增加吸收的比率,通常稱為離子鈣。離子化的鈣是目前最好的吸收方式,效果遠比傳統的鈣片要高出許多倍。關於離子鈣以及相關的資訊,我們之後再介紹。
鈣的需要量
既然鈣質如此重要,那麼要如何補充鈣質,要補充多少才足夠呢?
決定人體對鈣的需要量,實在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,但是、國民健康署針對國人鈣質的攝取量做出了以下建議,同時、我們將美國的建議攝取量一併列如下表:
鈣質攝取量建議 | |||
國民健康署 | 美國建議 | ||
年齡 | 所需攝取量 | 年齡 | 所需攝取量 |
0~6個月 | 300毫克 | 0~6個月 | 400毫克 |
6個月 ~ 6歲 | 500毫克 | 6個月 ~ 1歲 | 600毫克 |
7 ~ 9歲 | 800毫克 | 2 ~ 10歲 | 800 ~ 1200毫克 |
10 ~ 12歲 | 1000毫克 | 11 ~ 24歲 | 1200 ~ 1500毫克 |
13 ~ 18歲 | 1200毫克 | 25 ~ 49歲(停經前) | 1200 ~ 1500毫克 |
20歲已後 | 1000毫克 | 50 ~ 64歲(停經後) | 1000毫克 |
服用雌激素 | 1000毫克 | ||
未服用雌激素 | 1500毫克 |
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日鈣的平均攝取量應為1,000mg,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19~64歲,平均男女鈣的攝取量分別為611mg與563mg,僅達到每天鈣質建議量的50~70%。長期缺鈣之下,將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,以致衍生多種疾病,因此,美國才有營養學家提出「缺鈣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」的論調。
鈣的補充方法
「鈣」的重要性乃不容忽視,不過「鈣質」是做為營養素的一部份,是身體每天都在消耗的,因此、我們需要不斷的補充「鈣質」。早年人們習慣吃含鈣量多的食品,例如:海藻、蔬菜、黃豆製品、小魚等,但近年來傳統的飲食習慣被破壞,西化精緻、肉食的餐點為主,單從食物中攝取鈣質是不夠的。
坊間的鈣質補充品非常多,但缺點是大多不溶於水,不能成為「鈣離子」,只能經由維生素K及D進而增加微量吸收。吃進去的鈣片有高達80%以上,尚未被人體吸收,就已經排出體外了,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。
現在、利用新技術,將鈣以帶電子而成離子化的「鈣離子」卻能完整的被人體吸收,所以用鈣離子來補充人體所需鈣質,並調整身體為微鹼性的體質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。
鈣離子實驗
純水不會導電,當水中充滿礦物質之後才會導電,鈣是礦物質的一種。
因此、燈泡越亮表示鈣的離子化程度越好,也表示人體吸收的程度越高。
鈣在人體的生理作用
一般鈣在人體內做如下極為重要的生理作用:
- 骨骼及牙齒的形成
- 保持鹼性血液
- 凝固崩裂傷口的流血
- 對血液中的酵素產生復活作用
- 調整細胞膜或血管的滲透壓作用
- 促進細胞之再生,旺盛細胞之活力,提高人體的抵抗力
- 減輕各種炎症及產生消退作用
- 增進肌肉、心臟收縮律動作用
- 促進排泄穢物的作用,並將食品添加物及重金屬等排出於體外
- 可綜合以上的結果達到去除血液的粘稠性,使血液保持清潔,提高流動性
- 抑制有害細菌或惡性過濾性病原體之繁殖
- 中和酸毒、強化解毒作用
- 強化皮膚作用
- 調解內分泌作用
延伸閱讀:
錯誤觀念一 鈣吃多了容易結石
錯誤觀念二 補充鈣質會造成血管鈣化
錯誤觀念三 奶茶會造成結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